根據國際癌癥研究中心 (IARC) 研究指出,次氯酸鈉對人體并不會有致癌的疑慮,但其副產物卻可能造成致癌等健康上的問題。 三鹵甲烷為飲用水中加氯消毒所產生的主要副產物,世界衛生組織 (WHO) 及美國環境保護署 (US EPA) 均已認定三鹵甲烷為可能致癌物。 三鹵甲烷會提高膀胱、肝、腎及中樞神經罹患癌癥的機率。 美國于 1997 年修訂總三鹵甲烷 (total trihalomethane) 大限值為 0.08 m g/ L ,并于 1998 年公告要求所有公共供水系統于 2004 年符合前述標準。 我國環保署早期對三鹵甲烷限值為 0.1 m g/ L ,有鑒于該物質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,已于 95 年將標準修訂為 0.08 m g/L 。
答:在酸性介質中,次氯酸根與碘化鉀反應,析出碘,以淀粉為指示劑,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,至溶液蘭色消失為終點.反應式如下:
2H++OCl-+2I-=I2+Cl-+H2O
I2+2S2O32-=S4O62-+2I-
問:次氯酸鈉能氧化的物質(盡可能多)
答:次氯酸鈉的滅菌殺病毒原理大致有如下三種作用方式:
大家都知道,河南次氯酸鈉消殺主要的作用方式是通過它的水解形成次氯酸,次氯酸再進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態氧[O],新生態氧的極強氧化性使菌體和病毒上的蛋白質等物質變性,從而致死病源微生物.其實,氯氣消毒的原理也主要是以產生出次氯酸,然后釋放出新生態氧[O]的方式.
溫馨提示:本篇文章由開封中信工貿化工有限公司提供!